快時尚,聯名之外的其他可能性?
- Yiwen
- Nov 12, 2017
- 2 min read
晚安,我是Yiwen
今天與大家分享兩家快時尚品牌2017年秋天聯名,我們也可以一起討論,快時尚除了聯名,有沒有更多可能?


回想Uniqlo剛進入台灣,大排長龍的入場風景已經是七年前?當時我國中,沒什麼零用錢但偶爾能在師大或公館買衣服,對於Uniqlo的印象是,各色的羽絨衣、素T-shirt、緊身褲、發熱衛生衣......即使那時候一點也稱不上是時尚的小孩,14歲的我還是覺得Uniqlo在價錢上不是最划算的選擇,也沒那麼「潮」。開始會買Uniqlo,是2014年注意到與法國名模Ines de la Fressange的聯名設計,法式的優雅時尚能比其他品牌好入手,而後每年Uniqlo與Ines de la Fressange持續推出系列服飾。

(2014年Uniqlo x Ines de la Fressange春夏系列)
而中間繼與KAWS聯乘、前Hermes創意總監Christopher Lemaire,今年9月,Uniqlo與英國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推出秋冬聯名,無法買他所帶領設計的Loewe,Uniqlo x JW Anderson的確很令人興奮,開賣當天我到現場,短短幾小時特定款式被一搶而空,至今還是缺貨狀態。


(英式設計結合剪裁與機能性,格紋與毛衣濃烈飽和的配色十分搶眼)
日系代表的Uniqlo來台後,其他歐美大型的快時尚品牌猶如雨後春筍般地進駐台灣,ZARA、Forever 21、H&M一家一家開,講到聯名,又以H&M做最多。今年H&M與來自倫敦的設計師Erdem合作,印花設計、維多利亞式的英倫浪漫襲台。

(帶點超現實、黯黑美學的設計)
我認為H&M在整體形象上做得很完整,台灣官方網站上H&M x Erdem的頁面,暗色的底色與浮動的花,主視覺與網頁動畫都與整體系列服飾環環相扣,讓大家能有完整的系列體驗。
平價的快時尚品牌與高端品牌知名設計師聯名系列看似有利無弊:
1.消費者以平價擁有知名設計師款服飾
2.快時尚品牌能有許多跨界合作的機會,不會侷限自家原本的設計
3.設計師的作品能有更多有別以往的曝光機會,負擔得起的消費者透過聯名有機會購入設計師原品牌
但,盲從搶購的風氣、變成人人都能入手的衣服是否失去獨特性、還有快時尚產業一直遭受議論的浪費問題、對生產國家的剝削都是我們可以繼續討論的。除了知名人士的聯名之外,這些品牌有沒有別的方式再度打動消費者呢?
參考資料>> Uniqlo官網